Header Ads Widget

Responsive Advertisement

2015彰化拼盤改款:花生蔴荖(麻荖)(土豆荖)+荔枝乾



彰化拼盤一直是旅咖啡店內最具特色的小點心之一,而如何能夠不斷的透過我們讓大家更瞭解彰化有哪一些好東西,也是我們店內目標。

從開幕至今一年多的時間以來,彰化拼盤從一開始的花生、蠶豆酥與肉乾,中間只換了一次的田中蜜麻花。
這段過程裡並不是不想要替換,而是一直找不到打動老闆味蕾的小點心,沒想到近期居然一口氣遇上了兩樣好食,也趁著過年期間推出改款的彰化拼盤。

接下來來介紹一下彰化拼盤的新伙伴!

1.      溪湖花生蔴荖(麻荖)(土豆荖)

蔴荖這樣點心在老闆小時候的記憶中,多半是節慶、過年時可以吃到的小點心,老闆小時候就是在菜市場長大,菜市場尤其反應整個地區節慶、節氣以及民生需求,所以蔴荖這個小點心象徵的意義的是年節的來臨,平常並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吃到。

不過由於老闆並不特別喜愛吃甜食,所以這項小點心一直沒有成為老闆的鍾愛。

近期,因為奶奶往生,老闆需要往老家跑,才由長輩口中得知,溪湖有一家相當有名的蔴荖老店,也這個緣故,才有機會吃到這個蔴荖,沒想到一吃就驚為天人,怨恨自己怎麼會沒有發現這個好東西。



口味的部份並不太甜,麥芽糖的外表裹上的濃濃的花生,他們並不是用花生粉,而是用較粗的花生粉跟花生顆粒,也因為這樣,一口咬下後有如金沙巧克力的口感,但更為豐富飽滿,內內部篷鬆的粿乾清咬即碎,入口即化,嘴裡有輕、有重、有甜、有香,完全讓我對於蔴荖的味覺記憶,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,也讓我非得一定要將這個食物放進彰化拼盤裡不可。

    不過比較可惜的是,這項食物只有秋冬有,到了夏天就沒有了,不過夏天的時候我們將會持續尋找新的拼盤內容來分享給大家。

以下為食材來源與歷史介紹:
根據洪維仁著《台灣禮俗語典》內一百二十五頁:「荖花為台灣傳統米菓。先以米粉、芋粉蒸熟,搗揉,然後切成小片,風乾,謂之『粿乾』。『粿乾』油炸之後膨脹,然後『搵糖膏』(醮糖膏),丟入芝麻堆,使表面粘上芝麻,便成『麻荖』;丟入『米芳』(爆米香)裡,便成『米荖』;丟入『土豆花』(花生末),便成『土豆荖』,統稱之曰『荖花』。」

所以,我們可以知道,蔴荖的原料是糯米和芋頭製成的粿乾。將粿乾油炸使其篷鬆,成為原本數倍大的體積。然後,裹上經過調製的黏稠糖衣(通常是麥芽糖和白糖的混和),最後在外層包上各式佐料(傳統上是芝麻、花生粉和米香粒),成為外層柔軟綿密,內裡酥脆篷鬆的蔴荖。

傳統節慶必備的蔴荖
傳統上,因為製造過程繁複、單價不低,所以並不是當平常飯後的點心或是零食,而是節慶時候的重要甜品類貢品。
各類節慶當中,最重要的就是正月初九天公生,「天公」即玉皇大帝,道教稱之為原始天尊,是眾神之神,也是萬物的創造者,掌管人類的出生、成長、賞罰等大權,地位非常尊貴。

因此,民間祭拜「天公生」的時候也是非常慎重。根據民間祭拜禮節,拜天公時,分為上下兩桌。上桌供奉與天公,主要以清淡素品為主;下桌供奉比較低下的天公部屬神明,主要以五牲葷食為主。蔴荖則是上桌貢品當中的重要甜品。除此之外,在民間如訂婚聘禮,或是新娘歸寧的贈禮,都會用到蔴荖。可見蔴荖在民間原本是高貴且精緻的食品,平常並不會吃到。

使用店家:溪湖盛東珍餅行




2. 荔枝乾

會知道荔枝乾也是一種緣分,一位經常導覽伙伴有一天聊天的時候跟老闆說起彰化的荔枝乾,一開始我並沒有特別注意,後來他拿了一些給老闆吃,結果一吃之後發現,這也是彰化的另一個隱藏特色小點心,彰化知道的人還不算多,當然外地人就更不知道了。

在彰化生產荔枝乾的地方有芬園跟彰化市的石牌社區,兩邊各有特色。

荔枝乾跟龍眼乾不太一樣,但某種角度來說又非常相似,但荔枝乾肉質較為飽滿有彈性,並因為不同的煙燻或製作方式有不同的口味,讓荔枝乾顯的更多元。



之前吳寶春製作的麵包中「米釀荔香麵包」,就用上了荔枝乾,也拿到了世界冠軍,這一個特殊的口味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名氣。

老闆自己覺得,在店裡點上一壺茶,配上荔枝乾,茶香與荔枝香交錯融合,也是旅咖啡中那想要追求的一種寧靜片刻,於是荔枝乾正式登上彰化拼盤。

目前使用廠商:彰化市果樹產銷班第二班




**現無提供餐飲服務,僅場地租借與咖啡禮品相關販售**

張貼留言

0 留言